一個男人站出來了,他高喊「以筆為旗」;
又一個男人站出來了,他寫出《清水裡的刀子》;
如今,我也想跟著站出來
我沒能寫出什麼

但我跟他們流著一樣的血、一樣的淚。

3/22/2012

當代世界︰透視影響敘利亞時局的宗教與民族矛盾


叙利亚局勢的發展前景對中東巨變具有特殊的影響,因為其涉及到伊斯蘭世界內部多重的教派民族矛盾阿以關係伊朗核問題等關係地區局勢的重要原素,一旦叙利亚局勢惡化,那麼中東地區糾纏複雜的矛盾將被引爆,很可能發生難以預料的混亂。而要徹底理解敘利亞在伊斯蘭世界地位的特殊性,以及當前敘利亞政局的複雜性,就要從其國家建構的過程、國內教派和民族矛盾,以及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教的發展歷史等多方面去考察。

阿拉伯復興黨與阿薩德政權的建立

近代以來,阿拉伯半島同其他亞非拉地區一樣,長期受西方殖民主義壓迫。19世紀初,在敘利亞出現了阿拉伯民族主義思潮,並逐步形成了以此為綱領的政治組織。1964年3月,在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情況下,領導敘利亞復興黨的重要人物就是哈菲茲‧阿薩德以99.2%的高票當選敘利亞總統,開始了對敘利亞長達 30年的統治。1994年,阿薩德的長子巴希爾遭遇車禍身亡,原本希望做一名醫生的巴沙爾成為了新的傳人,並在父親的精心安排下參與政治。2000年6 月,老阿薩德去世,巴沙爾順理成章執掌復興黨並接替總統大位。巴沙爾上台後,一方面繼承父親阿薩德的內政和外交政策,另一方面也開始著手進行一些改革。但過快的改革步伐遭到了國內一些元老和保守人士的反對,改革無果而終。由於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國內嚴重乾旱,石油資源減少,敘利亞經濟發展也面臨掣肘。在這種背景下,敘利亞國內局勢日益緊張,2011年西亞北非政治動盪出現後,敘利亞國內衝突不斷,巴沙爾的執政地位受到嚴峻挑戰。


敘利亞國內的教派和民族問題

敘利亞局勢之所以迅速惡化,一方面有外部勢力干涉的原因,另一方面也是因為敘利亞長期以來的教派和民族矛盾被外部勢力激化和利用,國內的反抗情緒被點燃升溫。敘利亞現有人口2300萬,其中85%信奉伊斯蘭教,穆民人口中遜尼派占80%(約占全國人口的68%),什葉派占20%在什葉派中,阿拉維派占 75%。當前的巴沙爾政權就出自阿拉維派,屬於少數派掌權。阿拉維派總人口僅占敘利亞總人口的13%,卻長期執政,這使得遜尼派穆民對現狀不滿。恰恰是 因為教派之間的矛盾,在當前的敘利亞亂局中,以卡達、沙特為首的海灣國家最堅決地要求阿盟和安理會對巴沙爾政權採取行動。這些國家聲稱它們的目標是推展敘利亞實行民主制度,但其背後動機完全是出於教派和民族衝突。首先,卡達、沙特等君主國都是遜尼派當權,天然對於什葉派當權的敘利亞有對立情緒。其次,敘利亞曾經在兩伊戰爭中支援伊朗反对伊拉克,伊拉克當時的海珊政權屬於遜尼派,而伊朗既是什葉派國家又屬於波斯民族,因此海灣國家與伊朗有著深刻的矛盾。第三,“9‧11”事件後,美国發動了伊芳拉克戰爭,阿拉伯世界反西方情緒上升,敘利亞、伊朗、黎巴嫩真主党三方所谓的“什叶派联盟”乘机扩大影响,引起了海湾国家的警惕和反对。除了教派矛盾,敘利亞國內還存在著民族矛盾,在反對巴沙爾的人群中,庫爾德人是一支重要力量。作為中東地區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庫爾德人是僅次於阿拉伯、 突厥和波斯的第四大民族,總人口約3000萬。儘管庫爾德人與阿拉伯人都信仰伊斯蘭教,但庫爾德人多屬遜尼派,歷來與阿薩德總統所屬的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 水火不容。

伊斯蘭教發展歷史與教派矛盾

西元61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創立伊斯蘭教,透過傳播伊斯蘭教將阿拉伯人團結起來,消滅了多神宗教,使他們形成一個統一強大的阿拉伯民族,取代了當時已在半島流傳的猶太教和基督教。伊斯蘭教的創立不僅具有宗教上 的意義,也具有非常現實的政治意義,它的出現結束了半島的部族紛爭,把地理上的名稱“阿拉比亞”改變成一個強大的統一國家。穆罕默德(S.A.W.W.)在世時,作為宗教和政治領袖,並未明確指定繼承人。後來各派協商組成聯合選舉團,決定透過協商推舉繼承者,並推舉早年追隨穆罕默德的德高望重的阿布‧巴克 爾為第一任哈裡發(繼承者)。其後,歐麥爾、奧斯曼和穆罕默德的女婿阿里先後被推選為第二、三、四任哈裡發,史稱“正統哈裡發時期”。在這一時期,伊斯蘭教不斷開展對外征戰活動,擴大了領地和影響,但另一方面,在第三任哈裡發奧斯曼遇害後,穆民因繼承人問題發生分歧,出現內訌和分裂。第四任哈裡發執政期間,穆民內部紛爭不斷,造成了伊斯蘭教第一次大分裂。隨之出現了一些教派,比較有影響的有遜尼派、什葉派、哈瓦立及派等。

今天,真正由什葉派掌權的國家就是伊朗,其人口中大多數也是什葉派。敘利亞的情況比較特殊,雖然什葉派占人口的少數,但屬於什葉派的阿薩德家族卻是當權者。也正是 因為這一原因,敘利亞同伊朗具有特殊的密切關係,與卡達、沙特等遜尼派掌權的海灣國家則勢不兩立。可以說,借助現實社會問題和政治分歧,利用宗教問題、 民族問題來實現各自政治集團的現實利益,是今天包括敘利亞在內的阿拉伯國家出現大範圍內部動盪、外部矛盾的深層原因。有人稱當前阿拉伯世界的這場大動盪為“伊斯蘭革命”,認為這場巨變開啟了伊斯蘭世界的現代化進程,這種說法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太過簡單和概括。也許在突尼西亞,人們最初走 上街頭確實是為了爭取自我權利、要求改善民生、表達民主訴求,但隨著局勢發展,這種熱情是不是被一些政治集團和外部勢力利用了?當前中東的地緣政治變革反 映了相關國家內部的多重矛盾,打亂了相關國家原有的組織架構,但“革命”後新的國家建構能否順利完成,各方政治勢力能否實現新的平衡,社會能否就權力歸屬 達成共識,仍然是未知數。以推翻“異己”現政權為目的的行徑達成之後,敘利亞就能夠實現真正的民主自由了嗎?根深蒂固的矛盾和現實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嗎? 這些都是值得人們觀察和深思的問題。

王棟(當代世界研究中心)
2012年03月15日15:49
人民网-国际频道 
【本文摘編自《當代世界》2012年3月版】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