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男人站出來了,他高喊「以筆為旗」;
又一個男人站出來了,他寫出《清水裡的刀子》;
如今,我也想跟著站出來
我沒能寫出什麼

但我跟他們流著一樣的血、一樣的淚。

5/19/2012

Soldiers Of Allah- Bring Back Islam


Soldiers of Allah -1924




The truth about the state
It wasn't always like this
Let us look back in time
History reminds us
One army
One land
One central authority
Crushing the romans
Persians put in fear
The Ummah like a Lion
No need to shed a tear

When the village was attacked by the kufar
The Khalife heard
The sister cry &
Prepared for war
Attacking the city

Destroying it
from existence
Lesson # 1
Don't ever
Mess with Muslims

The Imam of the Ummah is a shield where he protects the Ummah and where the Ummah fights behind him
Where is this shield today to protect the Ummah?? What happen to this shield to honor and dignify the Ummah???
In 1917 Prime Minister of Britain after entering Jerusalem stated the crusade war has ended
In the same year the French general, goro went to the grave of Salahudeen-Ayubi
Salahudeen-Ayubi, the one who 730 years prier crushed the crusades and liberated Palestine & Syria
he went to his grave in Damascus and kicked it and said wake up oh Salahudeen we hare here

How did they do this
to you and me
We turn on the TV
and all we see
is a world full of casualties
a generation in agony
our Ummah is in misery
let us go back
to beginning of the century
and review our history

from one side
to the other side of the globe
the system of Islam
Ruled over the world
They went to the Muslims
for the all their solutions
from mathematics to biology
to the advancements in technology

the kafir women
use to imitate our women
they wanted the same respect
that the Muslims sisters were given while the enemies of Islam
were trying to twist the Quran
trying to write a Surah like Allah s they all failed miserably
& many of them responded with

Ashhadu -an la Ilaha Ilallah wa Ashhadu- anna Muhammadun rasullullah

Allah has challenged the humanity until the day of judgment to produce a Sura or an Aya like the Quran
And Allah assures that they will never be able to make an Aya like it
The kufar plan and work to destroy this Deen and Allah affirms that we too are planning
and if all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got together they still could not and will never be able to put even a scratch a side of a muster seeds on the throne of almighty Allah Subhanahu wa Ta'ala

5/11/2012

「太平洋的風」 韓寒台灣初體驗





大陸八後代表作家、青年意見領袖韓寒日前首度訪台,昨天在博客(部落格)刊出「太平洋的風」一文,敘述在台灣經歷的文化體驗,用生動的筆觸白描台灣,網友熱烈轉載討論。本報取得同意,刊出全文與讀者分享。

空客三二降落在桃園機場。飛機的降落把我震醒。手機裡正好播放到張艾嘉的「戲雪」,這算是一首生僻的歌,陳昇寫下這樣的詞──「一九 四八年,我離開我最愛的人,當火車開動的時候,北方正飄著蒼茫的雪,如果我知道,這一別就是四十餘年,歲月若能從頭,我很想說,我不走。」


悲歡離合 時間慢慢抹平

對於台灣,我的印象一直停留在侯孝賢和楊德昌的電影裡。後來魏德聖和九把刀又加工了一下。我喜歡的作家,梁實秋,林語堂,胡適也都去了台灣,而且他們都和魯迅吵過架。當大陸窮的時候,台灣有錢,後來大陸有錢了──確切的說,是政府和小部分人有錢了,台灣又有了……

戰火把同一個民族的人分隔在了海峽的兩岸,那些具體到每個家庭的悲歡離合已經被時間慢慢抹平。台北的街道的確像優客李林唱的那樣,像迷宮一樣展開在我的眼前。但是對於異鄉人,每個陌生的城市都是迷宮。在酒店住下,誠品書店就在旁邊。


眼鏡店熱心 哪有這種好事

朋友的眼鏡架壞了,於是晚上先陪著朋友去配眼鏡。我們坐計程車來到了台大附近,進了一家眼鏡店。沒有聲音酥麻的台妹,老闆親自上陣。朋友看中了一副鏡框, 但要幾天以後才能取。朋友說,那算了,我在台灣只留三天,我要明天就能取的,只能去別的地方看看。這時候,讓我詫異的一幕出現了,老闆居然從櫃檯裡摸索出 了一對隱形眼鏡,塞在我朋友手裡,說,實在不好意思,沒能幫上你的忙,這個送你,先用這個應急吧。連我這般總是把人往好裡想的人第一反應也是──我靠,哪 有這種好事,這裡面是有什麼貓膩(編按:暗藏陰謀)吧?咱還能走出這家店的店門麼?

我們平安的走出了這家眼鏡店,換去了隔壁一家。那家眼鏡店承諾第二天就可以把眼鏡做好,然後那家店的老闆用朋友殘留下的鏡片臨時找了一個鏡框湊合裝了起 來,告訴朋友,這個可以晚上用。這兩家只是非常普通的路邊眼鏡店,還是自己隨機找的,要不真得讓人懷疑是不是組織方安排的,目的為了讓大家增加對台灣的好感。


抗議遊行 陸客直喊新鮮

台灣的街道上有不少的小遊行和抗議橫幅,這一切對於大部分大陸遊客來說都太新鮮了,於是很多遊客守著電視機看晚上的政論節目。我媽媽去年從台灣旅遊回來, 就說那裡太好玩了,領導人可以在電視裡隨便罵,比快樂大本營還要歡樂。相比之下,台灣人對這些早就習以為常。但給我留下了比馬英九先生更深印象的是王鴻松先生──他不是明星政客,也不是文人墨客。他是一個計程車司機。一天早上,我從酒店下樓,打了他的車去陽明山。到了目的地我發現把手機拉在計程車上。我沒有記下車牌號。朋友們忙著幫我聯繫計程車公司,看看能不能查到一些訊息,我也打給酒店,想讓他們查看一下監控錄影,確認車牌號。一會兒,我接到了酒店的電話,我問他們,是查到車號了麼?他們說,監控錄影裡訊息太多,還沒有查到,但是剛才有一位計程車司機開回酒店,把一個手機交給了前台,說是一 位從你們這裡上車的先生遺落在車裡的


尋回手機 司機婉拒酬謝

說實話,我石化了。我問到了計程車司機的電話和名字,說我想酬謝你。王鴻松說,不需要啦,很正常的,小事一樁,我們都是這樣的。他告訴我, 前幾天剛和幾個朋友環島開了一圈,打算過一段時間來大陸旅行。他說他開計程車就是為了能夠去更多的地方看看。末了居然還來一句:我有QQ和新浪微博的,你 的號是什麼,我們可以在網上聯繫的。這頓時讓我覺得兩岸關係非常親密。接著,他繼續說,你有臉書麼?我說,大陸的互聯網沒有臉……書。他說,哦,對哦,是 哦。我不和你說了,有客人了,再聯繫哦。

也許是我的命好,遇見的都是好人,也許是我走的膚淺,幾乎所有人都和氣。毫無疑問,如果我在台灣多停留幾天,我當然能看見他不如人意的一面,也許他硬體不 夠新,也許他民粹也湧現,也許他民怨從不斷,也許他矛盾也不少。沒有完美的地方,沒有完美的制度,沒有完美的文化,在華人的世界裡,它也許不是最好的,但 的確沒有什麼比它更好了。


官方的錯 成了民族注釋

這篇文章裡不想談論什麼政治和體制。作為一個從大陸來的寫作者,我只是非常失落。這些失落並不是來自於這幾天淺顯的旅行,而是一直以來的感受。我失落在我 生存的環境裡,前幾十年教人兇殘和鬥爭,後幾十年使人貪婪和自私,於是我們很多人的骨子裡被埋下了這些種子;我失落在我們的前輩們摧毀了文化,也摧毀了那 些傳統的美德,摧毀了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摧毀了信仰和共識,卻沒有建立起一個美麗新世界,作為晚輩,我們誰也不知道能否彌補這一切,還是繼續的摧毀下去; 我失落在不知道我們的後代能不能生存在一個互相理解而不是互相傷害的環境之中;我失落在作為一個寫作者,我寫這篇文章的時候還要不停的考慮措辭,以免哪個 地方說過了線;我失落在當他人以善意面對我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居然是會不會有什麼陰謀;我失落在我們自己的文藝作品很少能夠在台灣真正流傳,而能在台灣流傳的關於我們的大多是那些歷史真相和社會批判,更讓人失落的是那些批判和揭露往往都是被我們自己買了回去,用於更加瞭解我們自己。除了利益和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我們幾乎對一切都冷漠。這些冷漠和荒誕所催生的新聞都被世界各地的報紙不停的放在頭版,雖然可以說這是官方的錯,但無奈卻也成了這個民族的注釋。


感謝港台 庇護中華文化

是的,我要感謝香港和台灣,他們庇護了中華的文化,把這個民族美好的習性留了下來,讓很多根子裡的東西免於浩劫。縱然他們也有著這樣那樣的詬病。而我們, 縱然我們有了麗茲卡爾頓和半島酒店,有了GucciLV,我們的縣長太太也許比他們最大的官員還要富有,我們隨便一個大片的製作成本就夠他們拍二、三十部電影,我們的世博會和奧運會他們永遠辦不起,但走在台灣的街頭,面對著那些計程車司機,速食店老闆,路人們,我卻一點自豪感都沒有。我們所擁有的他們都擁有過,我們所炫耀的他們的納稅人不會答應,我們所失去的他們都留下了,我們所缺少的,才是最能讓人感到自豪的。

文化,法制和自由是一個民族的一切,別的國家不會因為你國的富豪瘋狂搶購了超級跑車和頂級遊艇而尊敬你的國民。坐在空客三三的機艙,飛翔在兩萬英呎的高空,一個半小時就到了上海,窗外望去,都是海水。既然我們共用著太平洋的風,就讓它吹過所有的一切。




5/10/2012

Communication / 沟通



If you talk to a man in a language he understands, that goes to his head.
If you talk to him in his language, that goes to his heart.
—Nelson Mandela


如果你跟一个人用他理解的语言交谈,所谈的就会进入他脑里;
如果你跟他用他的语言交谈,则会进入他的心中。
—曼德拉




《柬單生活》紀錄電影預告片


5/08/2012

Awakening / 覺醒


One tends to embrace certain kind of passion,
To devote himself to the whole community,
But the most important awakening is
One must reflect on his position all the times,
In the collective community
To See, to observe,
If he has become
blind inside that collective community.
One must check to which direction
That collective community is heading for,
And ask himself if it is exactly the direction he expects,
If one lacks this awakening,
Then we may say it's really the beginning of disaster.


每一個個人,
他一方面,他永遠會有一種純結的熱情,
對於所謂的大我的投入,
但是最重要的覺醒是說,
你可能要時時刻刻去反省自己的位置,
在那個大的集體裡頭,
去看,去觀察,
你是不是變成
那個大的集體裡頭的盲目的一個東西。
你必須去關心那個大的集體,
他在走的方向,
是不是真的是你要的方向,
那如果這種覺醒沒有的話,
那真是災難的開始。







5/07/2012

戰火蔓延時:目送1949

 


有太多歷史、現象,是課本中學不到的;
這些殘缺、學校不能教的歷史,
卻是我們在台灣的這些孩子,最應該知道的。
人民在巨大的壓力下吞忍沉默,好多事都不能說了。
最有意義的行腳,
應該是進入每一個人的心裏
聽他們心裏的話。
我覺得他們比較大的痛苦,
其實是沒有人關心。


戰爭的記憶,經常會被政治目地掩蓋。
但是每個個人的經歷,
都是拼湊歷史真相不可或缺的碎片。
戰爭的意義是什麼?
戰爭的價值是什麼?
它犧牲的東西是什麼?
這樣的流離是不敢說出口的痛。
這麼多的苦是說不出口的...
所有的顛沛流離,最後都由大江走向大海;
所有的生離死別,都發生在某一個車站、碼頭。上了船,就是一生。
從1949年開始,帶著不同傷痛的一群人,在這個小島上共同生活了六十年。
看民族的流亡遷徙,看上一代的生死離散,傾聽戰後的倖存者、鄉下的老人家......


歷史的全貌是什麼?
我沒辦法給你任何事情的全貌,沒有人知道全貌。
而且,那麼大的國土、那麼複雜的歷史、那麼分化的詮釋、
那麼撲朔迷離的真相和快速流失無法復原的記憶,
我很懷疑什麼叫「全貌」……
所以我只能給你一個「以偏概全」的歷史印象。
我所知道的、記得的、發現的、感受的,
都只能是非常個人的承受,也是絕對個人的傳輸。
面對大歷史,我是個小學生
戰爭的記憶,也經常會被政治目地掩蓋。
但是每個個人的經歷,
都是拼湊歷史真相不可或缺的碎片。
我們應該記得誰?
應該記得什麼?
歷史它一天一天離我們遠去,
我們是要怎麼樣去看待我們的歷史,
看我們的過去?
更長久的歷史告訴我們,
人類很多的事情是重複的,
如果我們不學習,
我們相信也會重複同樣的愚蠢或同樣的錯誤。


每一個個人,
他一方面,他永遠會有一種純潔的熱情,
對於所謂的大我的投入,
但是最重要的覺醒是說,
你可能要時時刻刻去反省自己的位置
在那個大的集體裡頭,
去看,去觀察,
你是不是變成
那個大的集體裡頭的盲目的一個東西。
你必須去關心那個大的集體,
他在走的方向,
是不是真的是你要的方向,
那如果這種覺醒沒有的話,
那真是災難的開始。


在逃難的那一刻,中國人殺中國人,為的只是要拼一個活命下去的可能性。
這樣的一個人性醜陋的猙獰面目,哪僅僅只是人倫悲劇那樣可以形容,
什麼文明價值,什麼教養,什麼道德,什麼人倫規常,
比起戰場上敵我的爭鋒相對,此時此刻內部的自相殘殺,
比起對外戰爭,可說是有所過之而無不及。
為了增加士兵,軍隊所到之處,到處擄掠壯丁,威逼利誘,
結婚迎娶的隊伍中,二話不說直接劫走轎夫與新郎,
留下淚眼汪汪的新娘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
反抗者只有死路一條,
試問,這樣的行為比起所謂的敵方,難道會比較文明?
此時此刻,肚子裡的裝的學校文明教育,所謂的知識份子,
在面對生命危脅時都化為虛無。
然後我想起昨天才與他討論的一個話題。
關於法律,關於哲學,關於道德,關於科學等等背後的根據,
然後我說,
在所有價值,思考層面與學問之上,都該有一個至高無上絕對正確的 絕對真理。
那該是安拉帶給全體人類的最恩惠的賜予——<古蘭經>
如果所有在戰爭中逃難的人們心中仍懷抱對於安拉和穆聖的熱愛和敬畏,
他們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和身邊的同病相憐,
如果我們每一人求的只是對於今世的戀戀不捨,
面對死亡的恐懼完全超越了所有的感知感覺,甚至支配了我們的行動和意志,
那該會是怎樣的一個人間煉獄?
自相殘害的慘痛,終究會有人來說一聲抱歉嗎?
正反裡頭都有可能被殺,
孰正孰反?


什麼是文明?
什麼是道德?
什麼是倫常?
法律然道是絕對正確的規章?根據是什麼?
哲學家思考的僅僅只是虛無飄渺的出世觀,
還是最終哲學都該回到入世為人群服務的脈絡,
孰是孰非?
一九四九的內戰心態,
是不是仍在現今兩岸三地 華人世界繼續延續,
就內戰心態,
我們要如何超越一九四九?


這個宇宙萬象,
這個世界的真相,
其實是以有限度的人的智慧,
是不可能了解全部的。
每一個過去,就是現在,
目送的遠方過去  變成未來引領我們前進的方向。
千萬個中國人的苦難和流離,
就是帶著我們緩緩向前的長河啊!
一九四九的滔天巨浪,
終究會推著這長河走得更遠吧!
希望此刻的努力,
能就成就下一代沒有遺憾的未來!


國共內戰後逃往海外的中國人數






5/06/2012

《禮運大同篇》與《桃花源記》



之一、《禮運大同篇》


小學的國語課本上,
還是十歲的年紀,
搖頭晃腦,就把《禮運大同篇》一字不漏地背起來,
雖然對於標點符號斷句仍是迷迷糊糊,
小時候背的東西,不會忘.....



大道之行也,天下爲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爲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禮運大同篇(節錄)之註解


「大道通行全世界,全世界之人皆以道心相待。
選出真正賢能之人為民服務,大家非常信實和睦,道心不退,精進不懈,
所以人們不單只親愛自己之親人;不只愛護自己之子女,
同時也愛護他人之子女。使老年人退休後,能安享清福,而不辛勞終生;
壯年人各有所用,而不遊手好閒;幼年人有所教養,而不放蕩成性。
並且老而無妻者、老而無夫者、老而無子者、殘廢疾病者都能得到最妥當、
最關切之照顧。男子有適當的工作,女子有很好的歸宿。
物質生活非常豐足,任人享用,但不恣意浪費,且也不佔為己有,
不坐享其成。雖然各盡其職各盡其力,然卻不自私為己。
所以一切私心小智,陰謀詭詐永不發生。
一切搶盜偷竊,亂賊暴徒永遠絕跡。因此外出或夜晚,
門戶不必關閉也安然無事,這便是大同世界,人間淨土」。

------------------------------------------------------------------------------------------------------------------------------------------------------------------------------------------

所謂的《禮運大同篇》,其實是節錄。

原書名為:《禮記》,其中一篇名為:禮運
而《禮運大同篇》,正是節錄於此篇中。
也就是高中國文課本所收錄的一課:《大同與小康》


下面才是真正的全文!

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遊於觀之上,喟然而歎。仲尼之歎,蓋歎魯也。 言偃在側曰:「君子何歎?」孔子曰:「大道之行也,與三代之英,丘未之逮也, 而有志焉。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知,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於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 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勢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


翻譯:

從前孔子參加魯國的歲末大祭祀,並 且擔任助祭。祭祀完畢,走到宮門外 兩邊的望樓上參觀,非常感慨地歎息 起來。孔子的歎息,大慨是為了魯國 而慨歎。
弟子言偃陪侍在旁,問孔子 說:「先生為甚麼歎氣呢?」孔子說 :「大道得以施行的世代,和夏、商 、周三代賢君當政的時代,我沒能趕 上,可以知道大慨的情況。當大道得 以施行的時候,天下是人所共有的。 社會上進選賢能做事,講求信義,教 人團結和睦。所以每個人不英孝敬自 己的父母,不單愛護自己的子女,還 使社會上的老年人得以安享天年;壯 年人能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幼年人 能好好地成長起來。使鰥夫、寡婦、 孤兒、沒有子女的老人家,以至殘廢 疾病的人,都能得到照顧。使到男子 都有本身適當的工作,女子都有歸宿 的家庭。人們不讓財貨資源白白浪費 於地上,於是努力開發,然而不必據 為己有;人人惟恐自己不出力工作, 可是並不是為自己私底下的利益。既 然這樣的話,社會上就再不會有陰謀 詭計的使用,也不會有搶劫、偷竊和 作亂的事發生了。因此,人們也不用 關上門來彼此防範。這就叫做『大同 』世界。


「如今大道既然再無法行, 天下成為一家一姓的天下。人人只孝 敬自己的父母,只愛護自己的子女, 生產財貨和付出勞力,都只為了自己 而已。在上位的將爵位傳給自己子弟 ,成為固定的制度。又各自築起內外 城郭、挖掘壕溝,來保衛一己的領土 。並且按照禮義來定出法度,去確立 君臣的名分,加深父子的恩情,使兄 弟和睦相親,令夫妻和諧相處。由此 而設立各種制度,劃定田里彊界;以 此推許勇敢和聰明的人,獎勵為自己 效力的人。這樣一來,一切陰謀詭計 就產生了,而戰爭也就由此而起。夏 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成王 和周公,都是這時代的代表人物。這 六位賢君,沒有一個不是小心謹慎地 運用禮制治國的。他們以此來確立行 事的是非標準,養成百姓誠實守信的 風氣,又明白地指出人們的過錯所在 ,標榜仁愛,講求互相推讓,使老百 姓能有法規可去遵從。如果有人不按 照這樣做的話。即使是有權有勢的, 也會被罷免,而民眾都會視之為禍根 。這就叫做『小康』世界。」


《禮記》為孔子弟子及後學者所記,內容講述哲理及禮儀法度,其性質殆為先秦儒家言禮之叢書.秦始皇焚書,禮記亦遭厄,幸民間尚有收藏,西漢后蒼以之傳於戴德及戴聖.戴德、戴聖乃各就后蒼所傳及各種述禮之書,刪為二種輯本,名曰大戴記及小戴記.迨唐貞觀中撰五經正義,廢大戴記不錄,獨取小戴記.故現今《禮記》即小戴記.



之二、《桃花源記》


出自陶淵明詩桃花源詩。詩的序桃花源記記述一個世俗的漁人偶然闖入烏托邦般的地方的經歷。由晉朝文人陶淵明作於永初二年(421年),文章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給自足,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與時人所嚮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想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原文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彿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餘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
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


譯文

東晉太元年間,武陵郡有一個以打魚為生的人。有一天,他沿著溪水划船,忘了已經走了多少路。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緊靠著兩岸生長,有幾百步長。其中沒有其它樹,青草鮮嫩美麗,落花繁多。漁夫感到很驚奇。繼續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盡頭。
桃林在溪水發源的地方就沒有了,便出現了一座山,山上有一個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點亮。漁夫於是離開船,從洞口進去。起初很狹窄,僅容一個人通過。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這裡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沼和桑樹竹子之類的東西。田間小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在那裡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完全都像桃花源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閒快樂。
桃花源里的人見到漁夫,感到非常驚訝,問漁夫從哪裡來。漁夫詳細地回答了他的問題,有人便邀請漁夫到自己家裡去,擺酒殺雞做飯來款待他。村中的人聽說有這樣一個人,都來打聽消息。他們自己說他們的祖先為了躲避秦朝時的戰亂,帶領著自己的妻子兒女及鄉鄰們來到這與世隔絕的地方,不再出去了,於是就與外面的人斷絕了來往。
桃花源里的人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漁夫把自己聽到的事一一詳細地告訴了他們,村中的人都感嘆惋惜。其餘的人又各自把漁夫請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食來款待他。漁夫逗留了幾天以後,告辭離開了。這裡的人對漁夫說:「這裡的情況不值得對外邊的人說啊!」
漁夫離開桃花源以後,找到了他的船,順著從前的路回去,處處都做了標記。到了郡城,拜見了太守,說了自己的這番經歷。太守立即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以前做的標記,竟然迷失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陽人劉子驥,是志向高潔的名士,聽說了這件事,高興地計劃前往。但沒有實現,不久他就病死了。此後就再也沒有人探尋桃花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