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西亞北非政治動盪以來,地區組織阿拉伯國家聯盟頗為活躍,先是呼籲在利比亞設立禁飛區,後又提出“阿拉伯倡議”求解敘利亞危機。阿盟出手想必是出於好心,卻未必辦了好事、得了好報。這一切得從阿盟的發展歷程和實力地位說起。最近“阿拉伯國家聯盟”(阿盟)在敘利亞問題上積極參與,但取得的實際成效有限。與此同時,阿盟內部也出現分歧和爭議。阿盟能否從飽受爭議的漩渦中脫身?
顧名思義,“阿拉伯國家聯盟”有國家、聯盟兩大要素。聯盟的理念有其本源︰在20世紀之前的大部分歷史時期內,只有阿拉伯世界而無現代意義上的阿拉伯國家。阿拉伯世界擁有相通的宗教認同和歷史記憶,“阿拉伯人是一家”的理念深入人心。國家則是新鮮事物。近代泛阿拉伯民族主義的興起沒有帶來統一的 阿拉伯世界,卻湧現了一個個獨立的阿拉伯國家。在阿拉伯家園的大同理想與蔚然成風的民族國家之間,充滿著張力,這是阿盟做大做強的根本障礙。且舉一 例︰1958年,埃及、敘利亞、北葉門合併成立“阿拉伯合眾國”。當時的埃及領袖納賽爾強力推展泛阿聯合自強,認為埃、敘合併為阿拉伯國家大聯合之第一 步。但因埃及的大國沙文主義、機構操作層面的種種困難,敘利亞也於1961年相繼退出,“阿拉伯合眾國”解體。這說明,協調國家與聯盟之利益是多么困難。
所謂阿拉伯世界,也只是個粗疏的提法,這個世界裡有太多不同。比如區域差異,阿拉伯世界自西向東存在著馬格裡布(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等)、近東 (黎巴嫩、敘利亞等)、海灣(科威特、阿聯酋等)等次區域,文化認同有別。比如教派差異,多數阿拉伯國家由遜尼派主導,但伊拉克、黎巴嫩、敘利亞、巴林等 國卻存在數量可觀的什葉派民眾,教派之爭成為重要亂源。當前海灣國家帶頭要整垮敘利亞政權,即有遜尼派打壓什葉派的原素。比如政體差異,海灣國家實行君主制,“後動盪”國家則處於混雜的過渡時期。再如貧富差異,產油國靠石油美元發家致富,其他國家囊中羞澀,窮國富國的民眾生活水準有天壤之別。因此,阿盟成員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地緣利益、經濟訴求和價值理念不盡相同,要它們在阿盟旗幟下拿出一致的決議和行動,其難度可想而知。更糟糕的是,阿盟中的大國尤其是埃及和沙特還為“領導權”明爭暗斗。上世紀中葉,納賽爾領導埃及反西方、推革命,與沙特在葉門大打代理人戰爭,落得兩敗俱傷。納賽爾時代一過,沙特憑借石油美元取得了硬實力優勢。2011年埃及“革命”後,經濟重挫、政局動盪,沙特實際上掌控了阿盟的話語權。
既有差異,理應求同存異。阿盟成立時曾有反殖民主義、實現民族獨立、反對以色列等共同目標。但不少共同目標迄今仍處於未完成狀態。一是對以鬥爭。阿盟成立後不久,阿拉伯國家就在阿盟旗幟下打響第一次中東戰爭,但總共四次對以戰爭連戰連敗。1979年,反以核心埃及出於自身國家利益,單獨與以媾和,阿盟暫停埃及的成員國資格。不久,阿盟也調整策略,支援以談判實現和平。但和談之路也不好走,巴以問題還是“老大難”。二是經濟一體化。強健的經濟是 影響力的源泉。阿盟一直推展阿拉伯世界經濟一體化,期望優勢互補、共同繁榮。但時至今日,關稅同盟、共同市場乃至共同貨幣仍遙遙無期,阿拉伯地區內貿易僅占其外貿總額的12%。經濟整合的主要障礙在於窮國與富國、資源富集與資源貧瘠之間的架構性差異。1981年,經濟架構相似的海灣產油國成立“海灣合作委 員會”,堪稱阿盟的“盟中之盟”。2008年,海合會宣佈形成共同市場,預計2015年正式建成關稅同盟,把阿盟甩在了後面。三是集體防務。中東地區多戰事,但五次中東戰爭、兩次伊拉克戰爭均未能促成阿盟部隊誕生。歐盟有快速回應部隊,非盟有維和部隊,海合會有“半島之盾”聯合部隊,唯獨阿盟缺少槍杆子, 因此吃虧不少︰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阿盟決議要求伊撤軍並警告外部干涉,隨後聯合國介入制裁,美率多國部隊開戰,阿盟只是看客。2011年 3月,利比亞內戰危急,阿盟率先呼籲設立禁飛區,隨後聯合國決議認可,以美為首的西方國家和部分海灣國家展開空襲,阿盟不過是西方干預的跳板。阿盟的軟弱表現,自然使其公信力下滑,有邊緣化之勢。海合會的積極進取更挑戰了阿盟的地位。2011年阿拉伯大動盪中,發生四次出現外部干預或調停的危機。海合會介入兩次︰在巴林,派駐“半島之盾”部隊,保住巴林王室;在葉門,提出並落實總統交權的政治過渡方案,即“葉門模式”。阿盟介入兩次︰ 在利比亞,阿盟吁請設立禁飛區,西方借此發動倒卡戰爭;在敘利亞,阿盟兩度提出化解危機的“阿拉伯倡議”,卻眼看著敘問題一步步國際化。誰的調停效果好, 誰的干預能力強,一目了然。
最近,阿盟在敘利亞問題上不可謂不積極,只是效果欠佳。阿盟的表現可概括為三個層次。首先,阿盟勇氣可嘉。敘利亞局勢自2011年3月開始動蕩,由為利比亞戰事所掩蓋而未成焦點。西方不斷施壓但無武力干預計畫,聯合國等亦未介入,導致局勢日趨惡化,人員傷亡不止。此時,阿盟出面承擔化解危機的重任︰自去年10月起密集召開會議,提出第一份“阿拉伯倡議”;11月下旬,阿盟中止敘成員國資格,對敘實施經濟制裁;12月底,阿盟向敘派出觀察團。應該說,阿盟的介入爭取了緩沖時間,創造了解決危機的機遇。若非如此,西方恐迅速覓得武力干涉之機。其次,阿盟實力有限。阿盟缺乏足夠的政治影響力,命令不動敘當局,左右不了反對派。阿盟觀察團履職後飽受批評,自身安全亦不保,被迫於今年1月 底中止。1月下旬,阿盟提出第二份“阿拉伯倡議”,要求敘總統交權、開始政治過渡。2月初,阿盟秘書長等高官親赴聯合國安理會,游說各方支援譴責敘決議。 2月12日,阿盟外長會呼籲組建聯合國──阿盟維和部隊,進駐敘利亞維穩,阿盟無集體防務的缺陷暴露無遺。至此,在阿盟框架下化解敘危機的努力基本失敗, 西方在聯合國或阿盟等“掩護”下強製干預敘利亞的局面呼之欲出。再次,阿盟內部分歧重重。在敘利亞問題上,阿盟實際上分為兩大陣營。海合會國家出於其教派和地緣政治考慮,一心推倒敘政權。卡達、沙特等國不 斷要求將敘問題提交聯合國,徑自撤回駐敘使節和本國的阿盟觀察團成員,甚至一度擬派“半島之盾”部隊進敘。可以說,海合會“綁架”了阿盟甚至拆了阿盟的台,其背後則是西方的支援。非海合會國家以沈默居多,但對海合會國家的“囂張”亦疑慮重重。去年11月底阿盟對敘制裁進行表決,敘鄰國黎巴嫩、伊拉克均投反對票,約旦亦持保留態度。按阿盟規章,制裁僅為投贊成票國家的義務,故阿盟對敘經濟制裁實為“跛腳”。既然內部分歧難消,敘問題超出阿盟框架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實,阿盟本可在以下兩方面做些貢獻︰一是派出觀察團並對敘局勢做出客觀評估,這將為國際社會行動提供依據。但隨著觀察團的終止,客觀評估已難 企及。二是整合敘反對派並促使其與政府對話。但目前敘反對派分居國內外,對政治過渡和外部干涉等問題看法迥異,平添了和平解決危機的難度。阿盟因其實力限制、內部矛盾、機製障礙而無法有效解決成員國危機,本不足為怪,敘利亞不過是最新的例證。阿盟的努力只不過拉長了解決問題的進 程,阿盟之外的干預似已箭在弦上。阿盟影響力的下降,並不意味著敘動盪的減緩,世界和地區強國在敘問題上的博弈將進入更加赤裸和血腥的階段。
其實,阿盟本可在以下兩方面做些貢獻︰一是派出觀察團並對敘局勢做出客觀評估,這將為國際社會行動提供依據。但隨著觀察團的終止,客觀評估已難 企及。二是整合敘反對派並促使其與政府對話。但目前敘反對派分居國內外,對政治過渡和外部干涉等問題看法迥異,平添了和平解決危機的難度。阿盟因其實力限制、內部矛盾、機製障礙而無法有效解決成員國危機,本不足為怪,敘利亞不過是最新的例證。阿盟的努力只不過拉長了解決問題的進 程,阿盟之外的干預似已箭在弦上。阿盟影響力的下降,並不意味著敘動盪的減緩,世界和地區強國在敘問題上的博弈將進入更加赤裸和血腥的階段。
(作者單位︰中國國際關系研究院西亞非洲研究所)
新華社駐埃及記者 黃培昭 焦翔 張章
阿盟透過針對敘利亞的新決議後,有關各方對阿盟“刮目相看”。一些中東媒體認為,時過境遷,如今的阿盟已經變成由日益崛起的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 委員會(海合會)佔主導地位,而道統上的埃及等阿盟成員大國,由於局勢動盪而輝煌不再,其地位、作用和影響力已嚴重下挫,阿盟的外交走向和重大政策等,受海合會國家的支配原素在不斷上升。海合會認為自己在敘利亞問題上主持公道。海合會稱,目前不願參與對話的是敘利亞反對派武裝,他們只希望巴沙爾政權下台,並依靠武力和民眾的訴求向政府施壓。敘政府採取高壓和鐵拳政策,並指責反對派為“恐怖分子”,雙方難以找到對話的契合點,因此,敘利亞國內暴力和流血不斷,局勢堪稱嚴峻。
按照沙特《中東報》的觀點,敘利亞總統巴沙爾已經和格達費沒有區別,他們沈迷於在廣場上接受支援者的簇擁,並使用欠缺說服力的話語振奮人心,誓言會戰勝西方。沙特敘利亞問題專家穆斯塔法‧艾哈邁德‧謝赫認為,已經有很多敘利亞軍人和高官在觀望,只要一出現國際社會的決議,巴沙爾陣營就會快速土崩 瓦解,此案例在利比亞已經發生過了。此間分析人士認為,由於敘利亞問題錯綜複雜,阿盟在對敘利亞動用“家法”無濟於事的情況下,不得不借助外力加以解決,雖然是出於避免西方軍事干預的良好用意,但在客觀上,此舉開啟了敘利亞問題國際化的視窗,並為外來干涉提供了機會。這反映出阿盟在對待敘利亞問題上的糾結、矛盾心態,以及無能為力的客觀現狀。這一現狀,很容易讓西方國家鑽空子,把西方國家自己的意愿披上一層阿盟的外衣,以蒙混過關,達到整治敘利亞的目的,這恐使阿盟成為被西方利用 的工具。
阿盟“空心化”是中東媒體對它這些年表現的一個集中而形象的概括。對處理像敘利亞這樣異常棘手的問題,阿盟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一籌莫展。同時,阿盟主導層完成換屆時間不長,新一屆領導人在如何處理阿拉伯國家內部關係等方面經驗欠豐富。英國《衛報》日前登載中東問題分析家伊芳芳恩‧布萊克的文章稱,在沙特的幫助下,卡塔爾正在暗中武裝敘利亞反對派,敘利亞處於內戰的邊緣。他認為阿盟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了外交解決爭端的籃子裡,但沙特和卡達在西方的支援下沖在了最前面。據一位在敘利亞的外交官稱,敘利亞反對派從地緣上說不得不倚賴外部干預,而沙特與卡達的武器支援很可能把敘利亞演變成一個戰場,不僅僅是敘利亞的內戰,而且可能演變為影響地區安全的局部衝突。科威特評論家薩阿迪‧法利赫‧阿米迪認為,阿盟對於外來勢力的干預有所忌憚,因為政權更迭的後果難以預料。歷史可能會追問,為什麼葉門和平過渡 的案例不能移植到利比亞或者敘利亞?答案或許是這些國家領導人的意願、選擇以及周邊國家、國際社會的一些固有意識型態所致。因此,阿盟作為一個合作組織的 作用已經沒有海合會那麼明顯,未來將需要一個組織來融合和囊括阿盟、伊斯蘭合作組織等,形成一個類似歐盟的強大統一體,而不再是缺乏約束力的空泛組織。
"阿拉伯人線上”網站日前刊登一篇國際問題專欄作家納賽爾的評論文章,稱即將於3月底在伊拉克舉行的阿盟峰會,將必然成為阿盟各國深化矛盾、激 化分歧的一個分水嶺,而其直接原因就是敘利亞危機。文章認為,沙特、卡達、阿聯酋和科威特這四個海灣國家每年支付整個阿盟80%、超過10億美元的預 算,而四國可以輕易推展阿盟做出有利於他們的決議,或者癱瘓整個機構及其行動力。今年的阿盟峰會能否在巴格達順利召開,也將由他們來決定。如今,全部海合會六國都已經要求撤回其駐敘利亞大使,並驅逐敘駐該國首都的外交官。這是海合會各國此前從未有過的協同,而阿盟峰會若如期舉行, 那前提將是所有國家首腦必須認同海合會提出的議程,但這就將是阿盟歷史上凝聚力最差的一次峰會。2010年,海灣國家曾經因為兩伊走近的原因拒絕在巴格達 舉行峰會,今年他們同樣可以某種理由取消峰會,以此向伊拉克討價還價,從而將此次峰會變成一次“排斥敘利亞的峰會”。此前,伊拉克堅持向敘利亞發出參加阿盟峰會的邀請,令海灣國家極為不滿。
假如今年在巴格達舉行的阿盟峰會出台進一步政策對敘利亞實施更為嚴厲的制裁,那麼這將是阿盟史無前例的分裂。人們記憶猶新的是,阿盟曾於1978年因為埃及與以色列簽署戴維營協議而中止埃及的成員國資格。此次中止敘利亞成員國原因則正好相反,是阻止其與伊朗形成聯盟對抗以色列。目前,阿盟 已經明顯分成了兩個陣營,一個由海合會領導,以沙特方面倡導的“割斷伊朗的蛇頭”為優先考慮,而對以色列採取寬容;另一個則以敘利亞為主導,認為清除在敘利亞、巴勒史丹和黎巴嫩的以色列佔領者為優先考慮,並為達到目的已經冒著得罪阿拉伯國家的風險與伊朗聯合。這種分歧導致了海合會將敘利亞推向戰爭的深淵, 使其成為地區衝突爆發地,直接威脅到敘利亞的領土主權問題。海灣國家的背後,其實是美國以及美以聯盟對伊朗坐大的恐懼。伊拉克的背後則是來自伊朗的堅定支 持。正因如此,阿盟內部“戰火”燃起。
歷史追溯到1946年,殖民統治敘利亞26年的英法軍隊被迫撤走,這個僅有18.5萬平 方公里的國度滿目瘡痍、百廢待興。1970年11月,哈菲茲‧阿薩德改組執政黨複興社會黨的地區領導和政府,形成阿薩德政權,延續至今。軍隊、復興黨以及官僚機構牢牢穩固著阿薩德政權,其統治透過對社會團契的控制和滲透延伸到社會基層,敘利亞人的自由遭到嚴格限制。支撐其經濟的石油資源面臨枯竭,人口增長過快導致失業率節節攀升,人均收入徘徊在阿拉伯聯盟成員國的中後位,敘利亞百姓面對艱巨的經濟和社會困境。終於,3月中旬以來的示威遊 行打破了阿薩德政權40年“平靜”的統治──示威者將現任總統巴沙爾之父、老總統阿薩德的塑像推倒在地,為改善生活條件而開始的抗議變成政治訴求。
而敘利亞國內政治派別和宗教派別特別複雜,分別與不同的鄰國有特殊的關係,敘利亞又與伊朗有著特殊關系,是歐、美、俄在中東較量的一個棋子。如果敘利亞發生了戰爭,有可能導致大國矛盾在這個地方的複雜交織、敘以矛盾、敘黎矛盾、伊美矛盾、美俄矛盾等等都可能產生惡性互動,可以說在中東是牽一髮而動全身。敘利亞和利比亞的一個重要不同在於當時利比亞卡札菲是孤家寡人,在國際上沒有朋友,在阿盟、非 盟、穆斯林大會內部也沒有朋友,而敘利亞的情況與此有所不同。
生活在如此“內憂”之下的敘利亞百姓同時背負著三大“外患”︰美國的孤立,以色列的打 壓,一些阿拉伯國家的排擠。以色列創始人本‧古裡安曾道︰“無敘利亞不和”,意指沒有敘利亞的參與,其他阿拉伯國家不可能與以實現真正和平,凸顯其重要地 位。“9‧11”事件後,一直列在美國“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上的敘利亞被美國視為“眼中釘”。 “如果華盛頓要尋找一個處於劇烈動盪之中、對美國的國家利益至關重要的阿拉伯國家,決策者或許希望更多地關注敘利亞。”敘利亞長期支援巴勒史丹極端組織和 黎巴嫩真主黨,直接干擾美國在中東發動的反恐戰爭;敘對黎巴嫩政府的影響,也阻撓了美國的中東改造戰略。於是,美對敘一直虎視眈眈,不時地透過武力威脅、 經濟制裁和外交孤立等 手段“敲打”敘利亞。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李國富也在俄新社北京新聞中心對本社記者說,美國雖然認同敘利亞在維持中東穩定中的重要作用,但又不甘心在此動蕩中毫無收益。敘 亞局勢一旦嚴重惡化,將引發中東地區大面積的種族、民族、反美等一系列沖突,因而西方在對待阿薩德政府的態度上十分謹慎。美國和一些地區國家對巴沙爾施 加壓力其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這些國家名義上要求阿薩德政府推行改革,其實是“以推翻阿薩德政府為要挾〞,要求敘利亞政府與伊芳朗斷絕關系。他認為美國希望通過向巴沙爾施壓,改變敘利亞與伊朗的結盟關系,切斷伊芳朗通向中東快速擴張的管道,從而改變中東 的地緣政治,使親美勢力獲得更多利益。
敘利亞反對派曾發表聲明稱,海灣國家是一個反伊朗鏈條,他們希望將敘利亞變成抵制伊朗的前線,而敘利亞民眾卻不希望成為這場代理戰爭的犧牲品。 阿拉伯國家的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現下必須停止這一阿拉伯內部的集體性矛盾,這樣下去國家將會陷入混亂,民眾只會無辜犧牲。美國曾形容戰後的伊拉克是最為民主的中東國家,而此前他們也這麼稱呼以色列。沙特就指出,美國致力於組成美國─以色列─阿拉伯陣線來對抗伊朗,而這也符合海合會國家的優先考量。但代價是在阿拉伯國家內部燃起戰爭,而美以兩國則借助除掉敘利亞來為清除伊朗做準備。
巴沙爾日前在接受俄羅斯第一電視台採訪時說,敘利亞幾乎匯集了中東各國在民族、宗教、文化上的所有特點,它就像兩個地球板塊相連的地帶,破壞其中任何一個 板塊都將引發強烈地震,而這種地震不僅會給中東地区及該地區所有國家帶來損失,還將波及遠離該地區的國家乃至全世界。作為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橋梁,敘 利亞自古就有阿拉伯“跳動的心臟”之稱,是中東的“中樞神經”所在。敘利亞複雜的地缘政治,使其恰似一個“火藥桶”。目前重要的是敘利亞各方應采取切實努 力,停止一切暴力,為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問題創造條件。因此,那些唯恐敘利亞不亂的人還是應三思而行,不要在“火藥桶”邊玩火。
近期阿盟參與解決敘利亞問題大事記
2012年2月12日 阿盟外長在開羅召開緊急會議決定,停止其成員國和所屬機構同敘利亞政府間所有形式的外交合作,呼籲安理會批準成立阿拉伯國家與聯合國聯合維和部隊,監督敘利亞對立方實施停火。
2012年2月5日 阿盟秘書長阿拉比在一份聲明中說,阿盟將不會停止調解敘利亞危機的努力。阿盟將繼續與包括敘政府和反對派在內的有關各方進行協調,以在敘利亞停止暴力,保護敘利亞平民,並“透過敘利亞民眾要求的改革”實現敘問題的政治解決,維護敘利亞統一和國家安全,避免內部局勢複雜化和外 部軍事干涉。
2012年1月28日 阿盟發表聲明稱由於敘利亞國內暴力沖突日趨嚴重,阿盟決定暫停阿盟觀察團在敘利亞的工作。
2012年1月24日 敘利亞政府同意將阿盟在敘利亞的觀察行動延長一個月。
2012年1月22日 阿盟宣布一項新阿拉伯倡議,敦促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將所有權力移交給第一副總統,保証其在過渡階段履行職責,並要求敘利亞當局在兩個月內組建由政府和反對派雙方參與的國民團結政府。同時還決定繼續赴敘利亞觀察團的使命,並為其提供更多支援。
2011年12月22日 由阿盟秘書長助理薩米爾‧亞扎爾率領的阿盟觀察團先遣隊進駐敘利亞,開始為調查敘利亞政府執行阿拉伯和平倡議的情況做準備。
2011年11月27日 由於敘利亞未在規定期限內簽署阿盟派遣觀察團的協議,阿盟正式對敘利亞進行經濟製裁。
程維丹整理
責任編輯︰董菁、趙艷萍
新華社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