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2月26日正式對新憲法草案進行全民公投。新憲法草案對總統的任期和任界次數做了明確的規定。因此,製定新憲法成為穩定敘利亞局勢和走勢的一項重要措施。草案核心內容是︰改一黨製為多黨製;改總統選舉為議會選舉;總統任期7年,可連任一屆。公投結果今天就將公布,但反對派在西方的支持下抵製公投,這使得公投無法成為化解敘利亞危機的轉折點。西方拒絕敘利亞任何改革,而把巴沙爾下台作為結束敘利亞危機的先決條件,這是錯誤的。這是在逼敘利亞內戰擴大。事實上,西方要的並非是敘利亞民主,而是要推倒巴沙爾政權,以此清除伊朗對敘利亞的影響。他們在追求中東地緣政治新布局。在全球化條件下,一個政權完全不受外界影響是很難的。用非黑即白給中東各國政權貼標簽,注定是騙人的把戲。因為它們大多是“灰色”的。敘利亞新憲法草案的民主標準,中東很多國家都做不到。死逼敘利亞局勢在道德上很虛偽。西方倒巴沙爾的政治安排看上去勢不可擋,但它的後勁究竟有多大,存在變數。“敘利亞之友”會議開得遠不如去年“利比亞之友”順利,巴沙爾政权的國際孤立度比卡扎菲政權要低得多。至今現政權沒有出現官員明顯的倒戈潮,而反對派則很不團結。這些都跟去年利比亞的情況不同。西方並非是萬能的。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越南入侵柬埔寨,扶持當地政權。當時大國中只有蘇聯支持越南和柬埔寨親越政權,西方連同中國都反對。但該政權最終挺住。
從阿拉伯劇變開始,美國等西方看到已經無法繼續扶持在該地區的盟友政權,就轉而大力扶持反對派,掌控局勢演變的主導權,為中東北非地區的未來戰略發展中謀取戰略優勢。西方強權國家擔心阿拉伯民眾真正覺醒和掌握自己國家的命運。西方強權國家要利用所謀取的戰略優勢以有利於霸權的模式解決伊朗問題和中東和平進程問題,避免阿拉伯民眾選擇自己的方式解決地區重大問題。對於以色列來說,伊朗的實力是最緊迫的安全壓力,而敘利亞,則難以對以色列構成致命威脅。以色列的戰略目標有二︰打掉伊朗製造核武器的能力,保持在西亞北非地區的絕對武力優勢;之後進一步脅迫巴勒斯坦,實現以色列設想的和平。特別是在阿拉伯民眾和新政府騰出精力關注和平進程之前,以武力壓製巴勒斯坦“屈服”。對於美國等西方列強來說,伊朗是重中之重。他們不僅希望伊朗棄核,還期望根本改變伊朗的外交。如果在沒有解決敘利亞問題之前貿然對伊朗開戰,不僅難以達到根本控制伊朗,還可能導致地區局勢失控,特別是阿拉伯民眾情緒失控。那時,就是霸權的真正災難了。
在當前的敘利亞危機中,法英等傳統歐洲強國,引人注目再次沖在最前頭。這與以往在國際干預中,美國負責出主意並帶頭領導、歐洲跟進的傳統模式,截然不同。近年來,法英等國屢屢在歐洲之外罕見地大展拳腳,其實是歐洲在對外轉嫁危機。在傳統的財富來源漸告枯竭的情況下,歐洲國家靠借債過好日子的歷史也走到盡頭。美國的難言之隱其實與歐洲半斤八兩。當年那個世界最大的工業化國家,現今已變成最大的虛擬資本主義經濟體。歐美共同的意圖是維護貨幣霸權,依靠軍事強力控製世界主要的實體經濟區、主要的資源富積地和主要的物流通道。在此情況下,中東油氣資源對它們來說尤為重要。歐洲要保証中東地區的油氣穩定地供應歐洲,還要推進中東油氣資源與歐元的結合。美國則要借政權更迭改變中東地緣政治結構,以控製中東地區的油氣資源和戰略通道,保障中東油氣資源不脫離美元金融體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結構,近年來發生了不利於西方的變化。突出表現在油氣資源豐富或地處重要交通樞紐的一些中東國家,彼此間經濟上開始串聯、政治上合作增多,還與歐美之外的其他國家往來日漸頻繁。比如土耳其與其領國開展“零問題”外交,先後與以往的對手伊朗、敘利亞達成和解。敘利亞總統巴沙爾2009年提出“四海戰略”,意圖通過整合敘利亞、土耳其、伊朗等國的經濟空間,使這幾個國家成為連接黑海、地中海、波斯灣/阿 拉伯海和裡海之間的貿易中心。這一構想得到土耳其、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的支持,伊朗還希望建立從印度、中國經由中亞國家到中東的油氣管道和鐵路,使該國經濟 發展與亞洲兩翼實現連接。可以想見,上述構想持續推行下去,中東地區將不僅整合成一個新的經濟政治版塊,同時與亞洲中東部地區聯為一體。這個網絡一旦建立,亞洲將首先在經濟上脫離西方框架,然後在政治上不再受控於外部,真正成為連接東西的經濟網絡。這無疑會挑戰歐美的主導權,進而削弱它們在世界政治中的統治地位。歐美當然不能容忍這種局面出現。他們要打斷這種趨勢。在此過程中,土耳其其實也是利益受損者,由於阿拉伯國家普遍對奧斯曼帝國統治有歷史陰影,土耳其只有與伊朗、敘利亞等國合作,才能在地區事務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現在土耳其與敘利亞劃清界限,不過是避免滿盤皆輸而已。
程亞文 作者是浙江大學非傳統安全與和平發展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
張金平 雲南民族大學博士 教授
新華網/人民網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